鱘寶家百科:如何成功飼養出高規格的「鱘龍魚」?四大方法一次養好鱘龍魚! 1

提到鱘龍魚的飼養方式,我們不得不從鱘龍魚的習性來著手,因爲鱘龍魚本身的個體較大、壽命較長,且性成熟晚,所以大多數的鱘龍魚在天然環境中性成熟年齡大概是 10 年以上,雄性鱘龍魚還比雌性鱘龍魚早 3 到 4 年成熟。

鱘龍魚本身就是尊貴的魚,因此對於「產卵場域」的要求非常嚴格,鱘龍魚一般在自然環境下有時甚至會溯河上千公里,為的就是要尋找到最合適的產卵場域。假設在這個過程當中,雌性鱘龍魚洄游到產卵場域的道路被水壩、提防等等人為干擾而切斷,那麼此時雌性鱘龍就會找不到適合的產卵環境場域,因而使得雌性鱘龍的卵退化而吸收。

在自然的條件當中就會因為鱘龍魚的習性而增加難度,更何況是人工養殖呢?人工飼養與天然環境的差異性很大,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鱘龍魚要能夠達到性腺發育成熟,有以下四大要點必須要留意:

鱘龍魚養殖第 1 要點:「讓水質保持清新」

鱘龍魚養殖最為重要的標準,就以「溶氧指標」莫屬,因鱘龍魚本身不耐低氧,所以必須要求維持生存的水中溶氧氣量不能低於 3 毫克/升,而適宜生長的溶氧氣量不低於 5 毫克/升,特別鱘龍魚在溶氧大大於 6 毫克/升時生長較快,這個時候就必須要保持水質的清新,通常在進行鱘龍魚養殖時,會採用加註乾淨水或是開增氧機的方法來處理鱘龍魚本身不耐低氧的問題。

鱘龍魚養殖第 2 要點:「留意水溫的指標」

鱘龍魚養殖的環節當中也要注意,因為鱘龍魚是亞冷水性魚類,所以鱘龍魚怕熱而不怕冷,鱘龍魚能承受水溫為 0-30℃,在人工養殖時則需要保留溫度的間距,讓最高水溫不要超過 28℃,鱘龍魚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 15-26℃,值得要注意的是,如果今天從事的是露天的鱘龍魚養殖,那麼就要想辦法去克服夏季溫度的部分,比方說:提高水位,或是搭遮棚來遮光等等,用以確保鱘龍魚的安全。

鱘龍魚跟一般的魚類不同,並不會像是常規的養殖魚類一樣出現浮頭現象,也因此讓沒有經驗的人很難去觀察到鱘龍魚是否正在缺氧,正因為如此,鱘龍魚養殖必須經常性的測量鱘龍魚水溫、鱘龍魚PH值、鱘龍魚溶氧量,才精確掌握狀況,採取及時預防措施。

鱘龍魚養殖第 3 要點:「注意餵養的飼料」

鱘龍魚的食物慣性很強,並且鱘龍魚會拒絕食用不熟悉的食物,所以如果開始養殖鱘龍魚時,是食用水蚤和水蚯蚓,再來要讓鱘龍魚轉食配合飼料,就會有一定的馴化時間。

在養殖鱘龍魚時要適時開口,尤其在卵黃囊未吸收完畢的混合營養階段,適時投餵適口的開口餌料是提高鱘龍魚魚苗成活率的關鍵,此期的鱘龍魚魚苗為被動攝食,所以要在水中要保持一定的餌料密度,這樣才能有較高的鱘龍魚存活率,比方說:每次餵食鱘龍魚的餵食量是鱘龍魚體重的 1.5%左右,且每天投餵 3-4次左右等等,都是參考的指標之一。

鱘龍魚的生長速度比較快,通常經過 1 個月左右的養殖即可達到 7-10 厘米,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當年早春放養 100-150 克重的鱘龍魚魚種,經過 9-10 個月即可養殖成 0.75-1 千克的鱘龍魚。

鱘龍魚養殖第 4 要點:「定期消毒不能忘」

最後一點其實是養殖任何人工魚都不能略的重點,確認鱘龍魚養殖的放養規格之後(通常一般人會以 10 公分作為規格)再來,一定要堅持在鱘龍魚養殖期間早中晚查看一次,注意鱘龍魚的活動,不斷地去檢查鱘龍魚的生長狀況,還有鱘龍魚的健康狀況,透過定期的消毒防止鱘龍魚產生病變。

再來,鱘龍魚對外界影響的反應遲鈍,養殖中除沿池壁和池底游動外,很少做劇烈活動,消耗在運動中的能量很少,這邊也能從每日觀察當中慢慢瞭解,千萬不能疏忽!

鱘寶家百科:如何成功飼養出高規格的「鱘龍魚」?四大方法一次養好鱘龍魚! 2

更多優惠資訊: